- 段洪明
中医药治疗甲肝48例临床疗效观察
云南 段洪明
笔者诊治甲型病毒性肝炎(以下简称甲肝)88例。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。治疗组采取中医中药治疗,对照组则单用西药治疗。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。现总结报告如下。
1 资料与方法
1.1 病例选择 本组88例来门诊就诊的甲肝病患者(按就诊顺序编号,尾数是1、3、5、7、9、0为中医中药门诊治疗组,尾数是2、4、6、8为收入传染科住院对照组)。88例中男56例,女32例,男∶女为1.75∶1,其中治疗组男31例,女17例;对照组男25例,女15例。病程1~7天不等,年龄最小5岁,最大56岁,平均年龄32.6岁。两组一般情况相似,共同的表现有:近期内突然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明显食欲不振、上腹饱胀不适、恶心、厌油、乏力、肝区疼痛、肝肿大压痛及肝功能损害、黄疸等。
1.2 诊断标准 参照《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》中“黄疸病标准”判定。
1.3 治疗方法
1.3.1 对照组 一般治疗以休息和以清淡富于营养、易消化吸收而又无刺激、适合患者口味的饮食为宜;药物治疗:(1)复合维生素B3片,每天3次。(2)10%GS500ml+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,静滴,每天1次。(3)10%GS500ml+ATP40mg+CoA100U+10%氯化钾10ml+胰岛素8U静滴,每天1次。(4)干扰素300万U肌注,每天1次。(5)对症治疗:如恶心、呕吐,胃复安10mg肌注。
1.3.2 治疗组 枳实、白芍各12g,柴胡15g,茵陈、板蓝根、金钱草、虎杖各250~500g,甘草6g,加减:小便短少黄赤,加栀子、黄柏、滑石各12g;大便秘结加大黄12g(后下);恶心欲吐加半夏、藿香各12g,代赭石15g(先煎);腹胀、纳呆、苔白滑,加白术、茯苓各15g,砂仁、白蔻各6g,建曲、楂肉各15g;胁痛、肝肿大加郁金、川楝子各12g,丹参15g,头重身困,胸脘痞满加苍术、车前草、桂枝各12g,因中焦寒湿而发黄者,加白术25g,干姜、草果(去壳)各12g,砂仁、白蔻各6g,泽泻15g。用法:每2日1剂,水煎服,日数十次代茶饮,每次100~200ml。
1.4 疗效标准 治愈:症状消失,黄疸消退,实验室指标正常;好转:症状减轻,黄疸减轻,实验室指标好转;未愈:症状未减轻,黄疸不退或加深,实验室指标无改善。
2讨论
甲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传染病,在我国高海拔、高寒地区亦较常见。他们的经济、居住、环境条件均较差,生活及卫生习惯不良,多以家庭、亲友或乡友为群居,共餐较为普遍,或以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群相邻,自然为甲肝病的发生在流行病学上构筑了三个基本环节(传染源、传播途径、易感人群),故而患者自觉有消化道症状时,未引起重视而未就医,至有巩膜或皮肤黄染时才就医,一经发现,大多数患者已进入了黄疸期。
甲肝属中医“黄疸病”范畴,其基本病理变化是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肝细胞的变性、坏死和再生以及间质组织的增生和炎症浸润等,而出现较为典型的消化道症状、肝肿大和黄疸。用抗病毒、保肝、皮质激素、免疫调节剂、液体疗法及其他药物治疗,其疗效尚不满意。
人在高原,气候寒冷、干燥,昼夜温差大,低氧环境致胃肠蠕动缓慢,粘膜吸收功能降低 [1] ;同时,高原低氧环境下不影响细菌生长和病毒的复制 [1] ,从而给该病的治疗增添了较大的难度。我们经长期临床观察,认为感受外邪,饮食不节和脾胃虚寒,内伤不足为其外内之因,且内外二因相互关联,其病机的关键是湿。由于湿阻中焦,脾胃升降失常致肝胆疏泄不利,使胆汁不循其常道而行,渗入血液,溢于巩膜肌肤,发为黄疸。其辨证应以阴阳为纲。阳黄者以湿热为主,再审其湿重、热重或湿热并重,治以清热化湿,佐以通利腑气,使湿热下泄,则湿去热清,黄疸自退;阴黄者以寒湿为主,以温中化湿,健脾和胃为其治则。推崇四逆散为基本方以疏肝理脾,透邪解郁,增强胃肠道蠕动和粘膜的吸收功能,扩张肝内胆管及肝外胆道,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,现代研究表明:四逆散具有抗病毒和诱生干扰素的作用 [2] 。重用茵陈、板蓝根、虎杖、金钱草,以清热解毒,淡渗利湿,疏肝利胆以求湿去黄退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:茵陈所含茵陈色原酮,6,7-二甲氧基香豆精对肝损害和结扎胆总管均有保护作用 [3] ;板蓝根具有抗病原微生物、抗癌、免疫调节作用 [3] ;虎杖煎剂能明显降低动物血清胆红素和丙氨酸转氨酶活力的作用;虎杖中所含黎芦醇和piceid两种均二苯代乙烯成分能降低大鼠血清FFA、AST、ACT和肝脏LPO,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,其机制为抑制过氧化脂质的进一步产生和肝细胞的破坏作用 [4] ;金钱草有利胆作用,可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,肝胆管内压增加,奥狄氏括约肌松弛,有利于胆汁排泄,同时,可使胆管泥沙状结石易于排出,胆管阻塞和疼痛减轻,黄疸消退 [4] 。
综上所述,以四逆散为基础方,辨其阴阳、寒热的孰轻孰重而加减,再重用茵、板、虎、金治疗甲肝具有退黄快、病程短、疗效显、恢复好、费用低、易隔离、不住院等特点,适用于中、低收入和未进入医保的人群,同时也适用于住院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。